2015年8月5日星期三

愚孝•溺愛

【愚孝•溺愛】

人們常以為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就是強調愚忠愚孝,這是人們的誤解。

子貢曾問孔子:「子從父命,孝乎?臣從君命,貞乎?」孔子卻說:「子從父命,奚詎為孝?臣從君命,奚詎為貞?夫能審其所從,之謂孝、之謂貞矣」⋯⋯

孔子的忠、孝是有原則有標準的,不是唯唯諾諾,惟命是從,更不是犧牲自己的性命盲目服從的。

《弟子規》有言:「親有過,諫使更。怡吾色,柔吾聲。」當父母有過,恐怕這個過錯會影響到父母的聲譽,乃至父母的幸福、生命時,此時還順從,不是在害父母,陷父母於不義無禮嗎?那這樣的順從,又怎麼能稱為「孝」呢?

子女對父母既不能愚孝;而《弟子規》這種中國傳統啟蒙教材的存在,也反映父母對子女也不可溺愛。

可惜,有時對於面對同性性吸引的子女,會有愛過頭情況。

很多時,有人會見到同性戀者面對生活上很多困難,有些人或團體會出手幫助,幫他面對社會的眼光、幫他面對家人,但有些時候是幫過了頭;父母要小心選擇分辨,避免跟隨這些過了火位的組織。

如小童群益會性向無限計劃,他們方向上雖然是幫助同性戀者甚其家人,但當中的教育內容是非常有問題。他們完全假設同性戀沒有錯,但早前我已說了中國傳統道德上基本認為同性戀生活不是對的,更大問題是子女可能面對同性性吸引只是「感覺在初頭」,還未墜入到定性了的『同性戀』的身份,小童群益會卻將他們推入了定性了的『同性戀』身份。

甚至性別上的問題,他們不單沒有幫人認清男女性別,反說性別實際上是一個光譜,不需要被自己生理性別所規限,打破男、女的性別二分,這完全不是社會道德可以接受的;如果發覺子女性別未清,不是應該教他認識如何做一個真男子真女子嗎?反叫人接受。就有如有壞習慣,我們就叫子女接受便可以了嗎?我相信真正有性別認同的問題是很少,但小童群益會這樣說便會令本來無事的增加了有問題的機會。

再者,小童群益會性向無限計劃之前協辦一點粉紅這些同運活動,已經超越了幫助同性戀者,是在推廣同性戀的價值,絕不認同。

什麼是對,什麼是錯,要分清,你真是認同小童群益會性向無限計劃所有內容?

無論是父母叫子女去參加性向無限 ,或子女聽從父母去參加,要小心跌落愚孝溺愛的問題。父母只記得愛與保護,卻忽略了對對錯的表達和教導,錯了吾一定表示放棄他或歧視他,更要陪伴他面對問題,這種有對錯分辨的愛才能真正幫到面對同性性吸引子女。

------- 以下資料大家可參考 ------

台灣同運如何推行同性戀洗腦教育
http://goo.gl/ehKSMi

性向無限的歪理: 回應「對同性戀好奇 以平常心解釋(9-15歲)」一文
https://goo.gl/LZiBEb

《孔子故事系列》之二十八
http://goo.gl/QgT0kg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

一夫一妻制的確立

五四運動當年有很多有識之仕討論婚姻制度,最後確立‎ 一夫一妻制‬ ,其中李大釗也有提到對婚姻家庭觀的意見,他認為必須實行真正的一夫一妻制。 // 婚姻形式是婚姻家庭制度的重要方面,對於家庭的鞏固具有重要意義。人類社會的發展歷史告訴我們,人類婚姻的發展經歷了三種主要的婚...